羊城晚報記者 褚韻
  “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剛過五一節,唯盼端午至,老闆,五月病能批假嗎?”五月第一個工作周,“我得了五月病”成為眾多上班族和學生族在網上熱議的話題,他們“自診”狀態低迷“都是五月的錯”。
  心理專家則表示,春夏交替的時節人體的新陳代謝比較旺盛,因而情緒波動屬正常現象,不必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天氣時雨時晴
  情緒也得“感冒”
  “在床上翻滾半宿沒睡著,迷糊中一看鬧鐘,居然差兩分鐘九點了!全勤獎沒了!”“前一個任務沒完成,下一個項目又來了,總覺得預算還沒搞完,年中報告又要統計了,壓力山大啊!”“考研失敗了,工作還沒定,人家忙著拍畢業照,我還在改論文最後一稿……”這些情景在你的“朋友圈”出現了嗎?“勞動節”過後,不少人大呼工作進展緩慢、畢業壓力大。
  而在採訪中,不少街坊也向記者表示,由於近期天氣時雨時晴,加上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導致情緒不佳,抱怨“每逢五月必抑鬱”,“好像每年這個時候都有類似情況,我只能是告訴自己好好調節”,“孩子即將考試,工作正是忙碌的時候,再看著窗外的雨,實在是難受”。
  上述癥狀其實是一種“五月病”,又稱“季節性懶惰癥候群”,被解釋為“在此時節不少人意氣消沉、鬱悶,苦惱憂傷,不但抵觸上學上班,還整日慵懶倦怠,難以提起興緻。好多事要忙,卻又什麼都不想做;情緒低落,總提不起精神,白天犯困,晚上失眠。”
  小長假後,“我得了五月病”的話題一齣迅速引發眾人共鳴,截至5月7日上午10時,相關微博討論已有40多萬條,並沖入“話題榜”前三。
  就在“五月病”悄然流行之時,它還有了“越來越廣闊的發展趨勢”。網友“飯桶姑娘”發出“我得了四季病”的主題漫畫配文稱:“四季病,又稱好想睡覺癥候群。主要表現:春困秋乏冬眠夏打盹。具體表現:好累好困,不想上學上班,愛玩手機刷微博。好多事要忙,卻又什麼都不想做;白天犯困,晚上睡不著。醫生建議:不要放棄治療!”這一內容迅速引髮網友的“瘋狂點贊”。如“@Mr_Galaxy煎蛋先生:一周都有那麼七天想掀桌不幹了!”“@天才少年張阿大:本人全年懶惰癥候群、已到晚期不解釋”“@綠毛君:我想我除了有五月病還有一月病二月病三月病四月病六月病七月病八月病?……”也有網友在調侃之餘,安慰大家“所謂心理問題關鍵還是看自己,別為懶惰找原因了。”
  不要“對症入座”
  註意自我調適
  “‘五月病’或者‘季節性懶惰癥候群’在專業術語上並沒有這樣的提法,產生的原因更多是心理社會因素,癥狀也與‘季節性抑鬱’有類似之處。”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導師王芳告訴記者,對於上班族而言,年中將至,業務也進入關鍵期,容易因累積的工作壓力感到煩躁不安。同時因春夏交替,廣州的天氣逐漸變熱且多雨,人體的新陳代謝旺盛,容易出現疲勞倦怠感。另外,中、高考即將到來,畢業季的學生則面臨生活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因“應激事件”產生一些身心癥狀。因此“學生一族”感到“躺槍”的就更多了。“不要過於渲染緊張情緒,依舊保持適當的運動,這樣對於緩解壓力、改善睡眠都是很有幫助的。”而如果是感到計划進展不順,那麼可以把目標做短期拆分,先專註於眼前一些簡單的任務。這樣一步步推進,不僅任務逐漸被完成,人也比較容易獲得成就感。
  不過,廣州軍區機關醫院心理疾病診療中心的郭醫生也告訴記者,春季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礙的發病率與複發率確實較高。不僅部分老患者出現情緒反覆,前來就診的‘新人’也有所增加。“一方面,不要看到一些癥狀就對號入座,強調自己的‘病態’產生不良暗示,其實情緒波動是正常現象,不必有太大的心理負擔。但另一方面,一定要回顧一下自己的具體情況,感到抑鬱、焦慮持續時,要儘快去正規醫院明確診斷、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
  放鬆小貼士:
  ●好好休息放鬆自己
  ●運動流汗清爽一下
  ●有規律地生活,調整身體狀態
  ●和朋友聊天舒緩壓力
  ●品嘗喜歡的食物
  ●投入個人興趣活動
  褚韻  (原標題:五月病貌似洶洶千萬別對症入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v08avgkz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